
星海幻梦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关于数学目标的设计与撰写,以下是常见的问题及改进建议:
一、目标表述不明确
问题示例
“通过观察、操作,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”
这种表述缺乏可衡量的标准,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。
改进建议
- 使用行为动词(如“能够”“会用”)明确学生应达到的行为,例如:“能够用语言描述长方形、正方形的特征”。
二、目标维度割裂
问题示例
将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价值观完全分开表述,导致目标流于形式。例如:
- 知识与技能: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
- 过程与方法:通过测量、剪拼验证结论
- 情感态度价值观:培养对几何图形的兴趣
改进建议
采用三维目标融合的表述方式,例如:“通过测量、剪拼等活动,学生能够独立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,并在此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”。
三、目标脱离实际
问题示例
设定“每周完成50道奥赛难题”作为目标,未考虑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时间安排。
改进建议
- 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课余时间,制定分层目标(如每周完成2-3道基础题,1-2道拓展题)。
- 将长期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(如月度知识掌握情况、单元测试成绩)。
四、缺乏评价标准
问题示例
目标仅写“提高数学成绩”,未明确提升幅度或具体分数。
改进建议
- 设定可量化的分数目标(如“下次考试数学成绩提高10分”)。
- 采用形成性评价(如课堂表现、作业完成情况)与终结性评价(如单元测试)相结合的方式。
五、目标与教学计划脱节
问题示例
长期计划与短期安排脱节,导致执行时缺乏可行性。
改进建议
- 制定3年总规划(远期、中期、近期目标),明确各阶段重点内容。
- 将长期目标细化为月度、周度计划,具体到每节课的学习任务。
总结
数学目标的撰写需遵循“明确性、系统性、可行性、可评价性”原则。建议以学生行为为核心,采用“知识与技能→过程与方法→情感态度价值观”的三维结构,并结合学情与教学进度制定具体、可衡量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