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孙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汉字“冬”的认识可从字形、字义、历史演变三方面进行解析:
一、字形结构
- 部首为“夂”(三画),总笔画5画,结构为上下型。 - 笔顺为: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点、点。
甲骨文起源
- 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,象形意义为绳子两端打结,表示“终结”或“终了”,是“终”字的本源。
二、字义演变
本义
- 指时序终结,进入寒冷季节(农历十月月至十二月),对应北半球12月至次年3月。 - 金文时期逐渐演变为会意字,象征终结的绳结形态。
引申义
- 指农历十一月(冬月)。 - 作名词表示“最后”,如“冬眠”“适冬”;作象声词形容鼓声“冬冬”。
三、历史演变
从甲骨文的绳结象形,到金文的中间加“糸”形成会意字,最终演变为楷书形态。- 简体字沿用楷书结构,繁体字为“鼕”。
总结:
“冬”字通过绳结象形表达时序终结的本义,后引申为季节、月份及抽象概念,字形历经甲骨文、金文、楷书等阶段演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