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求职指导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家长填写指南,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:
一、填写前准备
熟悉量表结构
仔细阅读测评问卷,了解每道题目的含义和评分标准。例如,行为描述题通常采用“经常/偶尔/没有”三个选项。
收集基础信息
填写学生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班级等基础信息,确保与学校记录一致。
二、填写注意事项
基于观察与事实
依据孩子近期的行为表现、情绪状态、社交互动等实际情况选择答案。例如,若孩子经常出现咬指甲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,应选择“经常”。
避免主观臆断
不要仅凭一次行为就下结论,需结合长期、多方面的表现综合判断。如偶尔出现社交退缩行为,可暂选“偶尔”。
保持客观中立
避免使用“太差/太好”等极端表述,采用“经常/偶尔/没有”的量化方式,确保结果可比较。
三、重点关注领域
认知发展
注意孩子是否出现识字、计算、空间认知等方面的困难,如长期无法正确辨认汉字或计算错误。
情绪与行为
观察孩子是否情绪稳定、是否愿意表达感受,以及是否存在攻击性、退缩等行为。
社交能力
评估孩子与同龄人互动的情况,包括合作、分享、解决冲突等技能。
四、填写规范要求
答案完整性
检查是否漏题,确保所有题目均有回应。
隐私保护
填写完成后及时销毁问卷,避免信息泄露。
结果反馈
将测评结果告知教师或专业人士,配合制定干预计划。
五、补充说明
若发现孩子存在持续异常行为(如长期焦虑、攻击性增强等),建议及时就医或咨询心理专家。测评结果仅作为专业评估的参考,家长无需过度担忧。
通过以上步骤,家长可以科学、客观地完成测评,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