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考顾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中南民族大学生源情况呈现以下特点:
学校新生来自45个民族,其中少数民族占比近53.32%,本科生中少数民族比例达53.32%,为国内民族类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最高的院校。
广西生源突出
广西籍生源占比12%,是除湖北外生源最多的省份,年生源量约700人。其优势源于学校民族政策定位、广西作为原中南大区重点辐射省份的区位优势,以及壮族人口密集的地域特征。
生源质量稳中有升
2023年录取学生平均分比去年提高4.5分,其中未实行高考改革的省份平均高出第一批线38.7分,实行“3+3”模式的省份高出特控线26.8分,整体录取质量显著提升。
生源结构分化明显
学校存在“学霸”与“混日子”两类极端:约10%顶尖学生通过努力考入名校或保研,而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因加分政策入学后学习动力不足,导致学业表现参差不齐。
招生政策倾斜
针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学生实施优惠政策,录取分相对较低,但毕业生质量远超生源质量排名,尤其在文科领域表现突出。
总结:
中南民族大学生源以民族多样性和广西籍学生为主,整体质量逐年提升,但存在生源结构分化问题,需加强针对性培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