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雨夜思念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关于陡崖在地理考试中的考查方式,可结合以下要点进行总结:
一、陡崖高度计算(核心考点)
基本公式
陡崖相对高度(H)的计算公式为:
$$
(n-1)d leq H < (n+1)d
$$
其中,
- $n$ 为重合等高线的条数,
- $d$ 为等高距。
特殊说明
- 若陡崖顶部为平地(如高原或瀑布),则相对高度公式仍适用,但需注意崖顶海拔低于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;
- 若底部为平地(如海岸线),则相对高度公式调整为:
$$
H_{text{relative}} < (n+1)d
$$。
示例应用
例如,3条等高线重合,等高距100米时,陡崖高度范围为200米 ≤ H < 400米。
二、综合应用与判断
陡崖位置判断
通过等高线重合处确定陡崖位置,结合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坡度(向上凸起为凸形坡,向下凹陷为凹形坡)。
结合其他地形特征
- 陡崖常伴随山谷、瀑布等地形,需结合等高线疏密变化综合分析;
- 瀑布高度可通过公式计算:
$$
H_{text{瀑布}} = (n+1)d - d = n times d
$$(适用于顶部为平地的陡崖)。
三、易错点提醒
公式边界条件
需注意公式中的“≤”和“